廣西新聞3月20日電直面真實的生產生活,豐富課后服務,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,課后服務信息化管理平臺,課后服務透明化管理,建立健全課后服務相關管理制度,為主提供服務,該區36所
廣西新聞3月20日電(王志英 蘇蕊花 李光禮)陽春三月,草長鶯飛。在貴港市幸福田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里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,一群“紅領巾”跟隨著基地老師挖坑、放菜,這是港北區中山小學的60余名學生在勞動教育實踐課上的生動寫照。
“讓學生親身經歷勞動過程,直面真實的生產生活,才能將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!备郾眳^中山小學黨支部書記、校長韋開奎介紹說。
這是港北區開展“雙減”工作的一個縮影。該區以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全面育人為目標,把“雙減”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,多措并舉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,豐富課后服務,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,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。
整合資源,健全“雙減”體系。港北區通過“現場活動+線上直播”的形式,扎實開展學科教學研討培訓活動,全面探索“雙減”背景下“課外作業課內化,課內作業導學化”的有效教學模式。并通過以小學語文“三長語文”教學主張、數學“四體六步”課堂教學模式、英語“生”臨其境CDA等教學模式,全面激發學生主體能動性,強化課堂教學主陣地,提升區域教育質量。
此外,該區各學科教研員還深入各學區、學校進行教學作業管理的督查與指導,查看學生作業了解各學科作業種類、數量、質量及批改情況,切實推進學生作業減負工作落細落實,讓“雙減”落地有聲。
特色輔導,增加“雙減”溫度。港北區根據學校教師自身特長和學科特點,在學生興趣特長的基礎上,精心選擇教學內容,認真制定教學計劃。通過推行“課后服務信息化管理平臺”,家長在“學有優教”手機APP自主報名選課,平臺統籌排班、教師工作量有痕可查,課后服務透明化管理。同時,建立健全課后服務相關管理制度,結合辦學特色,制訂“一校一案”以“作業輔導+社團活動”為主提供服務,充分挖掘品牌特色,不斷豐富課后服務內容。
目前,該區36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全部開設課后服務,學生參與率87.33%,教師參與率96.19%。港北區荷城小學、港寧小學、新世紀小學、中山小學等4所獲評自治區義務教育課后服務特色學校;木蘭河幼兒園、郁林路幼兒園入選“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”。
強化監管,提升“雙減”成效。港北區全面壓緊壓實主體責任,成立“雙減”工作領導小組、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巡查小組,對校外培訓機構執行國家“雙減”政策情況進行不定期督查。同時,通過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治理“回頭看”、校外培訓材料和從業人員專項排查等活動,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。
目前,該區60家校外培訓機構在全國監管平臺已全部納入資金監管,各機構選課、繳費、銷課等運營情況完成100%,首批監管賬戶核驗通過率100%,支付渠道開通率100%,課程上架率100%。(完)